唐朝好地主封面图

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历史架空

481.87 万字

2017-11-10 完结

张超穿越武德四年,来到长安郊外灞上,成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却只想做个悠闲的大唐好地主!

第一章 武德四年

事情如此匪夷所思,却又如此真实。

真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可张超相信这不是什么魔术,因为上一刻他还在繁华无比的大都市,而此时他面前却是旷野乡郊,特别是他刚刚明明是处于一个炎炎的夏日,现在这里却是冰天雪地。

“这天真冷啊。”

张超勾着腰缩着脖子双手紧紧抱着自己的胳膊,想要尽量的保住正迅速流失的体温。可仅凭着身上的那单薄的短袖明显没有什么保温作用,短短片刻,张超的牙齿已经上下交战了。

张超是一个很普通的年青人,就和他的名字一样的普通。在中国,有三十多万个叫张伟的人,叫张超的也少不了多少。张超身材不算高也不算矮介于平均的样子,利落的短发,没有近视,普通的短袖配着牛仔裤加双休闲鞋,普通的再普通不过。

这样的张超,走在都市中混在人群里都不会有人多看一眼。

但是现在,张超对面的那群人,却像是看到一只大熊猫走在街道上一样。

确实,原本普通之极的张超,和他面前的这些人有些太格格不入了。

张超对面,此时站着一群人,确切的说是十个人。

这些人也都是黑头发黄皮肤,一眼看上去,明显也是中国人。但他们的发型和穿着就有些奇怪了,这些人看年纪也都是三四十岁的人,可却一个个奇装异服。他们都留着长发,如道士一样束发。偏偏又没穿道袍,而是有的穿着盔甲有的穿着长袍,还都拿着刀剑。

张超对那个人身上的铠甲还有些眼熟,虽然似乎有些简单,但胸前那两片大圆护很晃眼,觉得应当是明光铠。穿着这铠甲的人是个独眼,还有的提着弓有的握着刀,那直直的刀身,似乎是横刀啊。

从对方那戒备和打量的神色里,张超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一切。

“请问,现在是哪一年?”

看着这伙明显不像是玩cosplay的大叔们,加之此前的种种异常,张超认定自己穿越了。

张超是个普通的二十一世纪国人,家在SX读书在SH家庭极为普通平凡。今年二十一岁的张超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在SH读了四年极普通的大学,已经习惯了SH可想在这个大都市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在SH生活的工作却不容易。

好在他大二起就开始在网上连载小说,一开始只是个业余爱好,后来居然也能拿到些稿费,虽然小说不是很火,但也比出去实习挣的那点强。因此大四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认真的找一个实习单位,转眼间,大四就过完了,他拿到了毕业证,走出了校园,也立即就成了一个自由民。

“想不到我平时写穿越小说,到头来自己竟然穿越了。”

感觉像是做了一个梦,但刚才他掐自己的大腿时却很疼。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得搞清楚这是个什么年代,看样子是中国的古代,还不错的开始。

“大叔,请问现在是哪一年啊?”张超已经冻的瑟瑟发抖了,他现在已经顾不得幻想着穿越后要如何大杀四方,坐拥天下美女之类的,现在他最想要的是一件棉袄。

很幸运,对面的十个汉子虽然拿着刀剑,但明显不是劫匪。

这下对面似乎听清了。

“今年是武德四年。”

武德四年,张超脑子里立马就想到了对应的朝代,这不是大唐开国之初吗?大唐,自己居然来到了大唐,他再看向这几个汉子,明光铠、横刀、长弓。对啊,明光铠可不就是唐十三铠之一,这个自己是知道的。

“这个小兄弟,看你这短发模样,莫非是位和尚?”一个拎着把弓的黑汉问道。

旁边一个提着唐刀的黄脸汉子立即道,“这还用说嘛,一看就是刚下山的小和尚,看样子估计是一直跟随师傅在深山修行呢。”

“隋末以来,兵祸连连,确实不少人避入深山修行。小师父,你怎么一个人下山了,你师父呢?”

张超没想到,这些人倒是给自己想了一个身份。不过一想,这个身份确实不错,跟随师父在深山避世修行的小和尚,这样一来,自己就不再是来路不明了。

当下他立即就坡下驴,说自己打小跟随师父在山里修行,而不久前师父圆寂,自己埋葬师父之后,奉师父临终遗命下山。

其实张超的这番话也是破绽百出,比如他下山,大雪天为何却穿着件短袖,还有他身上的衣服也根本不似这个时代的装束,还有那包,也很奇特。可是那几位汉子似乎也忽视了这些,看的出来,这些汉子虽然一个个提弓握刀的,凶神恶煞的,但对于佛门弟子似乎很尊敬。

不等张超开口,那个穿着明光甲的独眼老汉从自己的背包里扯出了一件袍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皮揉制的,手艺十分的粗糙,甚至还带着股子怪味,脏兮兮的。不过这时张超也顾不得嫌弃了,立马接过披裹在了身上,好在这皮子虽脏,但够大,张超把自己裹了个严实,整个人立即就暖和了许多。

“幸好遇上这几位大叔,要不然一穿越过来就要狗带了。”他心想着。

十位大叔的装束很奇特,接下来的交谈,证实了他的猜测。这些大叔都是府兵,大唐兵农合一的军人,闲时为农战时为兵,朝廷给他们土地,免收他们的租庸税收,而他们则需要自备甲械,接受轮值任务或者战时受召上战场。

而这十个大叔是一伙的。

这一伙,不是什么犯罪团伙,而是大唐府军中的编制,一伙就是十人。那个给他皮子的独眼老汉是这伙人的伙长,他们现在也不是在打仗,而是刚打完仗,军队已经撤回来,将军还朝,府兵归府。

这伙府兵是赶着回家的,仗已经打完了,也没轮到他们当值,因此他们一起回乡。

而他们刚刚打完的那一仗,正是大唐开国统一天下最重要的一战,由大唐皇帝次子秦王殿下亲自统领指挥的大破HB窦建德和HN王世充的中原大战。

大唐这一战,彻底奠定了他们一统天下的胜局。虽然江南和HB等地也还有不少割据的枭雄,但已经不足为惧了。

这些凯旋的府兵,都是关中人。大唐此时的军队也基本上都是在关中,关中设十二道,每道置军,军下设骠骑府和车骑府。

“小师父下山是要去哪家寺院挂单吗?”老伙长问。

张超连忙摇头,他可不想好不容易穿越到了大唐,却要去寺庙做个和尚。

“师父说我与佛法无缘,让我下山之后还俗。”

“那你还俗了准备去哪?”

去哪?张超哪里知道,他现在是连自己在哪都不知道,他钱包里还有一千多块现金,另外还有几张卡,里面加起来有五万多块钱,是他这几年写小说攒下的稿费,可这些在大唐可用不了。此外他还有手表、手机、平板和笔记本,但这些在大唐也没用啊。

包里还有点零食,还不够他吃两天的。

“我无处可去。”张超只得如实说道。

我也回不去了,张超脑中滑过双亲的面庞,以后也许再见不到他们了。

“要不,你先跟着我回家。”独眼老伙长说道。

这时那个提弓的黑脸汉子在一边道,“张叔,我看你干脆收他做儿子得了,你反正也是独身一人,这小法师刚还俗,却又无家可归,无处可去,你俩凑一块过日子得了。你收留他,以后他还能给你养老送终呢。”

黄脸唐刀汉子也连连点头,“就是,就是。”

其它几个关中府兵汉子也你一言我一句的,很是热烈,都觉得黑脸汉子的提议是个好办法。原来独眼老伙长是个老府兵了,不但做过大唐的府兵,也曾是隋朝的府兵。当年还三征过辽东,后来跟着杨广下扬州,宇文化及弑君后他们这些西军跟着一起北归。

后来宇文化及被瓦岗的李密击败,老伙长被俘,便又加入了瓦岗军。再后来李密败于王世充,他又成了王世充的手下。后来他又跟着几名瓦岗将领脱离王世充投了李唐,做了大唐的府兵。

老伙长戎马半生,打了半辈子仗,也曾娶过妻生过子,可隋末乱战,早家破人亡。投李唐之后,均了田分了地,又有了一个家,但却是孤身一人。年纪也大了,也没有了再娶的心。

听到同伴们让他收张超做儿子,张铁枪确实心动了。张超虽然在后世很普通,可在这个时代,却显得很高大,也很粗壮结实,浓眉大眼,牙齿也平整,尤其是举手投足很得体。

“孩子,你愿意吗?”

“你有啥好犹豫的,你还俗下山也是举目无亲,认了张叔做爹岂不正好。”

“就是,小子,张叔不会亏了你的。跟张叔回了家,到时就给你说房媳妇。等将来送走张叔,他攒下的那份家业可就都是你的了。”

“孩子,你愿意吗?”张老爹一脸希翼的再次问道。

第二章 长安灞上

张超走出屋门,在冬季的清晨有些好奇的打量着张家沟。

他和张老爹一伙是昨晚上回到的张家沟,因此除了记得他们一直在爬坡之外,其余的就没什么印象了。昨天走了几十里路又冷又饿,因此到了家里随便吃了点干粮之后他就困倦的睡下了。

早上醒来时,张超才发现原来他昨晚居住的不是房子,而是一孔窑洞。窖洞是土窖洞,只有一间,外面带了个小院子,十分简陋。

张老爹一早就已经起来了,在外面劈柴。张超的床头放着一套布衣,麻料的夹袄,上面还打着补丁,但看着还很干净,估计是张老爹自己的衣服。

张超换上后倒蛮合适,幸好这是短衣而不是那种长袍。不过衣服太单薄,张超便把自己的那套短袖牛仔裤也穿在里面,最后拿了块布包了头,总算是好了许多。

出了屋门,他本来想帮忙劈材,可老爹却说他细皮嫩肉的手上没一个茧子,肯定干不了这活。张超站那里帮忙垒了会劈好的柴,便在村子里逛了起来。

他已经知道这个村子叫做张家沟,居住这里的多数人却不姓张,反正大乱之后,百姓重新安定下来。

村子名沟,也与村里的地形有关。

张家沟离大唐的都城长安很近,只有三十里路。张家沟所在的这片地方也很有名,叫做灞上,旁边不远就是灞水。

“这不就是后世的白鹿原吗。”

在不大的村子绕了一圈后,综合老爹跟他说的信息,张超已经知道张家沟的位置了。长安东南的那片台塬,白鹿原。

具体点,应当是在后世的狄寨塬与炮里塬之间的那片沟地。站在村子往南边望去,那片谷沟,好像应当就是后世的鲸鱼沟吧。

昨天一同回来的黑脸汉子挑着一担水桶走来,朝张超露出笑容。张超昨天跟他一路回来,已经知道这个黑脸汉子很擅使弓,也是个好猎手。也是这村的,但不姓张,而是姓柯,叫柯五。听张老爹说,柯五祖上是陇右的羌人,后来迁到了这里,原本他们姓柯跋,后来改成了柯姓。

不过张超看柯五除了长的粗野一些,言谈举止倒也与一般的汉人没什么区别。

“柯五叔,那条河就什么名字啊?”

张超笑着问他。

“叫啥河啊,那就是一条沟,洗澡沟。”

用柯五的话说,到了夏季的时候,天热,大家每到傍晚便一起去那沟里洗澡。久而久之,这条沟便被大家称为洗澡沟了。

洗澡沟其实是一条小河,流经后世的蓝田、长安、灞桥。灞上由两片紧靠一起的台塬组成,张家沟正是分割这两片台原的沟界。

而整个灞上,东邻灞水,西临产水,南岭秦岭,整个属于大唐京兆府的宁民县。隔着条灞水相邻的东面,则是玉山县,南面秦岭山下那带则是蓝田县。

事实上,在后世,这三个县都差不多是蓝田县境内。

在唐以前,宁民县也叫白鹿县,因为白鹿原有大量柯五这样的迁移安置的羌民,因此后来改为宁民县,县名本意是甘肃宁州移民而得名。

洗澡沟,果然就是后世的鲸鱼沟,不过此时的洗澡沟确实有点小,这里还没有经过后世的修建水库,因此蓄水不多。

总算确定了自己现在的所处的位置,张超心情有些大好。

张超跟着柯五一起去打水,边走边聊。柯五虽是羌人,但他们祖上自十六国时期就移民过来,据他说,那时朝廷一次性移了五千户羌民到这里。因此整个宁民县,其实羌人数量很多,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年,都几百年过去了,因此这些羌人实际上也跟汉人无异。

穿越前,张超其实来过白鹿原几次,他以前家住西安,距离这里并不远,好几次和骑友骑车过来,尤其是这洗澡沟,后世时可灞桥区和长安区的交界,鲸鱼沟的水量可比现在大的多,沟内风光秀丽,一年四季景象各异,阳春山花遍野,而夏日又凉意袭来。还有不少的清泉与瀑布,算是相当难得了。

柯五算是张家沟的原住民了,反倒是张老爹实际上是外来落户的。

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子里,有二十个多府兵,编在同一个军府,不过分成了几班。与张超想象中有些不同的是,这些府兵平时跟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他们不是军户而是民户,不打仗的时候也是归地方官府管辖的。

他们也不住军府营地,而是就跟普通的百姓杂居。只是他们比普通百姓不同的是,他们种的田是不用交纳租庸的,租庸也就是税。

“我们府兵无战事不征行时,还要分班番上宿卫。平时,也会轮流到军府参加集训。”

柯五打满两桶水,挑在肩上往回走,还未融化的雪地里,他去健步如飞。

大唐的府兵基本上都集中布置在关中和河东地区,以府兵制为主的大唐,平时还要轮流抽调各地的府军入京宿卫。

按不同的距离远近,规定轮班时间。比如五百里内五番,就是距京五百里内上番的军府,士兵就分为五班,一班一年要轮值两个多月。最远的为十二番,每班只需要轮值一个月时间。不过他们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更长。

番上之外,每年农闲时也还要集训,此外军府常年要保持四分之一的府兵在军府操练镇守,这也都是要轮流来的。

其实府兵的负担也不算轻,但一般人想当府兵还当不了,得是小地主或者自耕农,不但家里得有钱,还得是家里兄弟多的。家里有财产,这样才能置办的起铠甲军械骡马,家里兄弟多。

当府兵负担虽不轻,可却也是普通寒门子弟得以凭军功入仕的难得机会,因此依然有许多人争着想当府兵。

柯五家里就还算不错,兄弟也多。而张老爹虽是老光棍一个,但他是个老军,经验丰富,打了半辈子仗的。

“五叔,朝廷给你们分了多少田啊?”

“我家分了十八亩。”柯五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明显对十八亩地很满意。

但这个结果却让张超大为惊讶,他记得好像唐朝的均田制是每丁一百亩田,其中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什么的吧。怎么轮到府兵了,却反而只有十八亩。

柯五听了张超的疑问,只是呵呵一笑。

“每丁均田一顷,你说的那是宽乡均田。那些地方公田多人口少,因此官府能够按照一丁百亩的均田上限足额授田。但我们这里可是京畿,十足的狭乡,人多地少,哪里有那么多田可授。能授十八亩,都已经非常不错了。”

一人一百亩,说的只是最高上限。如张家沟这地方,本来就靠近京师,再加上这里还人多,而张家沟偏偏又是白鹿两块台原的中界,这里有许多沟谷,因此地是比较少的。加之不少地还都是有主的,因此公地更少。

柯五家以前也是有些地的,因此均田的时候,这里的百姓均田是均田,但均的是这里的公田。均下来的数字后,最后分下去时,还要减去那些地主们手里已经有的私田。

柯五手里原来还有十二亩地,因为本来府兵是有优待的,每人有三十亩地,因为他已经有了十二亩,因此最后只分到了十八亩。

而张老爹本来就是没地,因此他倒是如数分到了三十亩。

三十亩地,听起来不少,不过张家沟的地比其它庄子的地都要差些,而且这个时代的农业技术也不发达,广种簿收。

尤其是张老爹还经常要上番宿卫和出征打战,时常耽误农时。

“今年打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眼看着终于要天下太平了,以后的日子会好过起来的。”柯五很乐观,觉得日子在一天天变好,起码比早些年隋末乱世时要好的多。当上了府兵,一年抽出几个月时间上番宿卫和训练镇守,可免除了租庸啊。

张超的脚步慢了下来,他脑子里想着许多东西。

很明显,张家沟虽然是住在皇城脚下的京郊百姓,但很明显日子过的并不好啊。张老爹都年过五十了,瞎了一只眼,身上很多伤疤,可依然还要上战场打仗。大唐给了他三十亩地,却是收获微薄,家里只有一孔土窖洞,屋里连个婆娘都没有。

起码得再盖一间窖洞吧,要不然他以后总不能一直再跟老爹挤一个床上啊。新窖洞一时半会不急,但张超觉得有一样东西一定得马上建。

那就是火炕。

冰天雪地的住在破窑洞里还四处漏风,一晚上能冻醒好几回。

住窑洞,一定得盘火炕,要不然这个冬天没法过了,张超一面向那间破窑洞走去,一面心里坚定的对自己道。

唐朝人好像还不会垒火炕,张超突然心神一动,这岂不是说自己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

不用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嘿嘿~~

第三章 百无一用

张超走在回村的路上,休闲鞋踩在还未融化的积雪上发出不吱不吱的响声,雪地上留下一行脚印。

没有羽绒服没有保暖内衣,身上满是补丁的麻布夹袄挡不住冬日里呼呼的寒风,张超打了个寒战,伸手把领口扯紧了一些。

天气很冷,空气很好。

张家沟笼罩在白雪之中,村里的树也都光秃秃的挂着冰棱。

从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张超发现老爹真的很穷。

只有一个很破的窖洞,还只有一间,黑乎乎的。黑乎乎的床榻、破旧的矮桌。不足三十平的窖洞,既是卧室也是厨房,还兼着厅堂。

窖洞进门就是一个土灶,也是黑乎乎的,上面架了一口铁锅,旁边立了一个同样黑乎乎还缺了一条腿的木柜,似乎是一个碗柜。

灶门前还堆着劈开的木材,以及一捆麦杆。

窖洞靠里的地方,则是一张床榻了,很简单的一张木头床,床上只有一床很单薄的被子,垫的还是干草,尤其枕头还是截圆木头。

说实话,张超都没想过张老爹这么穷。好歹也算是堂堂一个军官了啊,居然是这么副家徒四壁的模样。

这个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张老爹的装备了。

在床边,有一个木头架子,架子上套着张老爹的铠甲,一件擦拭的很锃亮的明光甲,铠甲胸部的那两个护心铜镜亮的都能当镜子用了。老爹的铁枪和横刀、弓箭都摆在一边。

一个征战半生数十年的老兵,临到老了,除了身上的那满身伤痕,也就只剩下这套战甲和武器陪伴着他,见证着他了。

张超很感激老爹,自己过的也这么苦,居然还好心的把自己带回来,还要收自己做儿子。若是遇上其它人,估计不会这么好心。说不定自己还得想着要如何解释自己的来路呢。

想到这里,张超真的很感激老爹,也打定主意要这里安身落脚。

老爹还在门口劈材,冬天到了,得多准备一些柴火好干燥。

张超打算帮忙做早饭,可他站在屋里打量了好一会,却没找到家里的粮食在哪。

“老爹,家里粮食在哪,我来做饭。”

老爹停下长斧,“饿咧?饿咧就煮饭吃,粮食在碗柜旁边的坛里呢。”

张超这才发现,在那个黑乎乎的碗柜旁边还有一个坛子,不注意还以为那是一个泡菜坛子呢。

张超打开,发现里面有个粮袋子,可拎起袋子,里面却是空的。

武德元年,老爹弃王世充投唐。武德二年,隋秦王李世民征河东刘武周,武德三年到武德四年,一直在河南与王世充和窦建德作战,每年只有很短的休兵时期回家。尤其是今年,从二月开打,一直打到了现在十月。

实际上,王世充和窦建德虽然都被讨灭或降或斩,可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又在河北作乱,到如今,已经恢复了窦建德大部旧地。

老爹虽然分了三十亩田,但连续在外作战,根本没时间耕种,田地都是租给别人种,但如今是大乱之后的开国之初,张家沟的人也多多少少每丁都有二三十亩地,缺牛少马的情况下,自家地也顾不过来。加之今年还干旱,因此就算处于关中平原的灞上张家沟,田里的产量也不高。

“爹,么粮咧!”

提着空粮袋子,张超很无奈的对门外的老爹喊道。想不到自己一穿越过来,不但得受冻,还得要挨饿啊。

“缸里一点粮食都么咧?”

“么咧。”

“么事,一会我去柯五家取点,下午我去趟军府领点。”老爹倒是很淡定的样子。他放下斧头,拍了拍手走进屋来。

“你等我会,我去取点粮就回来。”老爹说完提着面袋子走了。

张超站在屋里,有些发呆。

来自后世的他,从没有想过,会有朝一日会为吃饭的问题忧愁,也没想到还真的要到借粮过日子的状况。

呆了一阵,他走到床边,那里放着他的那个包。

老爹没有动过,一个双肩背包。

打开包,里面有台笔记本,一台平板、相机,还有充电器、充电宝,还有手机、钥匙、钱包、耳机、香烟、打火机,还有一瓶香水,一包纸巾,还有口香糖、眼镜、??数据线、u盘,记事本、几支笔还有几本杂志书籍。

最后还找到一盒套套。

越翻张超越有些无语,平时还真没有发现,自己的这个包里居然装了这么多东西。

剃须刀、瑞士军刀、雨伞、镜子、润喉糖,还有指南针和一副望远镜......

还有一个保温杯.....

一包巧克力。

还有一双鞋子和一套换洗的衣服。

加上现在身上还穿着的那套衣服鞋子,以及手上的那块手表,口袋里的那个手机。

张超发现自己带来的东西真是不少。

这些东西,拿出一两样到长安去,估计能换些钱吧?张超心想着,不说别的,就光是那面简单的镜子,大唐人应当没有见过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了吧?

十几块钱买的小镜子,拿到长安去说不定就成了某样稀世的琉璃宝镜呢?

不说换个万八千金银,换个万八千斤粮食,总可以吧?张超心里不由的有些幻想着。不过转而他又收起了心里的小激动,自己这副模样,若冒然拿着这样一件稀罕东西去长安交易,只怕就如同是一个孩童捧着一块黄金在市场上招摇过市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普普通通的一面小镜子,在大唐却可能是珍宝。

张超打消了那个念头,他继续看着包里的东西,每一样都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就算是一副眼镜,也非常特别啊。

不行,自己对这个时代还一无所知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冒然拿这些出来。想到这里,张超把东西都又收进了包里,连口袋里的那支手表也被他放进了包内。

将口袋里的那个手机拿出来,有些不死心的举着摇了摇,依然是没有半点信号。

苦笑两声,张超把手机关机,一并放入了包里。合上拉链,扣上密码锁,张超把包塞进了床下。除了床下,他暂时也没其它地方塞了,好在老爹一直没动过他的包,以后估计也不会去翻。

老爹还没有回来,闲的无事的张超开始打量起家里的这个床来。简单的木头床榻,没有像样的被褥,好久没有住人,因此还带着股子湿潮的霉味。

虽然长安冬天不比江南的湿冷,是干冷,可晚上只垫着干草盖子薄被子还是太冷啊。必须盘火炕。

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火炕绝不陌生,也许那些都市里的九零后零零后们已经不清楚这些了,但张超是很清楚的。垒一个火炕并不难,烧炕也废不了太多的柴火。

窖洞不算大,但在里面盘个火炕还是足够的。

张超以前小时候家里就有炕,对于垒炕他也见过很多次,熟悉的很。他甚至都不需要画图什么的,脑子里马上就有了一副结构图了。

垒火炕也要不了什么钱,和些黄泥打土砖,晒干后就能用了。有了土砖他自己都能垒炕,垒炕加垒烟囱都不难,炕垒好了再编个炕席就好了。

都不需要灶台和火炕相连,直接在火炕下留着灶口就行,就是那个烟囱麻烦点,得修在屋外地上,还起码得修四米高。

土砖也比较费时费力。

老爹哼着小调提着半口袋粮食回来。

“柯五家里取了半口袋谷子,另外还称了两斤白面,今早我们吃不托。”

张超对不托是什么有些搞不清楚,但看老爹开始和面揉面,便也猜出估计是面食。陕西人爱面食,就算是在唐朝,也一样是面食为主。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机制面条,普通百姓其实面也吃的少,更别说面条。吃白面,那都是极难得的豪奢一回。

而且要吃面,全得手工制作,自己和面揉面然后自己擀面切面。

老爹手艺不错,动气一气哈成,白白的面粉最后擀成了一张薄面皮,然后用菜刀切成一条一条的。

“晓得烧火不?”老爹笑问。

“晓得。”张超坐到炕前开始烧火,可等他坐下后,却发现不知道从哪开始了。

手里扯了一把麦杆,可是该拿什么点着?

打火机?火柴?

他自己倒是有个打火机,还是个金属的,好用还好看。可是大唐的百姓该用什么引火?

“火石在那里。”老爹眼睛一直关注着这里,适时的为他指点迷津。

张超伸手在墙上的一个小洞里摸出两块石头。

火石,这就是百姓们的引火之物。

看到这两块石头,张超倒是马上知道怎么用了。可当他开始敲打起来后,却发现事实并不容易,敲打了十几下,火星不时溅起,可就是引不着。

“柴火可能有些潮,我来吧。”老爹看不下去了,走过来接过火镰,啪啪啪几下,火星溅上柴火,然后一团火苗亮起,老爹开始鼓起腮帮子吹火助燃,火苗越燃越大。

火终于烧起来了。

张超连忙抓起麦杆往灶膛里加,可没两下,一阵烟滚出,接着火居然灭了。张超对着灶膛鼓起腮帮子猛吹,结果那烟熏的他泪都下来了,可火就是不着。

最后还是老爹再次出手,拿起火钳挑了几下,再吹了几下,火呼拉又烧起来了。

“火刚开始烧时,要慢点,别加太多柴火。”

张超有些郁闷的坐在那里,没想到自己堂堂一个穿越者,居然连个火也烧不好。

他对自己说,这不能怪我,实在是这个灶不好。我小时也烧过灶膛,但比这好烧多了。这灶实在难烧。

这个时候他才有功夫仔细的来打量这个灶膛,张超发现,这灶膛确实不行。张超家里以前的灶都比这好烧,后来他长大后,还又推行了一种节柴灶更好烧,而且还省柴,效率更高。

看来不光要垒个火炕,连这个灶也要改造一下啊。

“老爹,这个灶不太好烧,我知道有种灶更省柴,还更好烧,要不,我们把家里的灶改一下吧?”

第四章 赚钱门路

老爹正从水缸里往铁锅中加水,闻言笑着望向他,“是以前跟你师父在山里时用的吗?”老爹似乎真的对张超说过的跟师父在深山避世居住的事情深信不疑。

“嗯,那灶也是我师父自己打的,确实好用。好烧省柴,还没烟,烧火根本不会灭,能省一半多的柴。”张超倒没有夸张,张超家的灶没改以前,烧开一锅水大约要十五到十八分钟,但改了节柴灶后,烧一锅水只要十二分钟,而且节省一半多的柴火。

“灶不都这样,没必要改吧,就这样烧烧就是。”张老爹是个武人,现在又是个鳏夫,对这些倒不是太在意,平时都这样烧的。

张超想改灶,可不仅是为了让自己以后烧火更方便。而是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啊,家里余粮都没还得借,这日子过的不好啊。何况还只有这么一间窖洞,现在张超也是这家的一份子了,他希望家里日子能过的更好些,能吃白面,住大房子。

但光靠种地,以这年代的生产技术不太现实。

“老爹,你说若是我们灶改好了,真的能好烧又省柴,你说你愿意用不?”

“当然愿意用啊。”

老爹把切好的一条条的宽面条扯成一小片一小片,一边扯一边往锅里扔。

张超看出来了,这个什么唐朝的面食不托,原来就是一个面片汤嘛。

“那你说有这么好的节柴灶,别人家愿意改不?”

“有好的大家当然也愿意用好的。”老爹点头,这年头做菜做饭可没有煤气灶也没有电饭煲,全都得烧柴火灶。一年到头下来,要烧许多柴火。乡下人每年得花很多时间上山打柴,而那些城里人,他们烧柴,就只能买。乡下人还能就地取材上打砍柴或者烧麦杆,可对于城里人来说,那也是一笔不小开支。甚至不少乡下人平时都还是以打柴为副业,空闲时砍柴然后送进城卖。

张超嘿嘿一笑。

“老爹,现在也是冬天,田里也闲着,山里也封了,大家闲着也没有个啥收入。你说我们有这个技术,去帮人家改灶,这不也能赚点钱嘛,而别人改了新灶,以后也能节省好多的柴火,还省时间呢,这不是两好嘛。”

“你想靠这个赚钱?”张老爹倒是有些意外,手里扯面条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张超也不掩饰自己的想法,赚钱,改善生活,过更好的日子。

张老爹越听越惊讶。

“真的有这么好用的省柴灶,而且你会垒?”

“会。”张超不怂。

老式灶从结构上来说,很不合理,燃烧不完全,保温性差,热损失大,所以相对的效率一真比较低。最大的缺点就是灶门大和灶膛大,而且没灶箅,有些甚至没烟囱,吊火也高。

新式的省柴灶,则是变成了小灶门小灶膛,添加了灶箅和烟囱,吊火也改低。这种结构就比较合理,有了一个完整的通风系统,让柴火可以更充分的燃烧。特别是还增加了保温层和拦火圈,大大延长了高温烟气在灶膛里的回旋路程和时间,使得热量损失减少。

灶箅的设置,也使得柴灰能够及时的落入灰室,使得灶膛里保持良好通风,增加氧气。

省柴灶主要还是从三个方面达到节能,让燃料燃烧更加充分,传热保温更好,加上较好的利用了余热。

张超把新灶的种种特点,用老爹能听的明白的话语一番解释后。

老爹很高兴的笑了。

“蕞娃,说的还真是这么回事。没想到,一个灶台,也还有这么多讲究呢,你师父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一法通,百法通,师父研究过格物之学。”张超也不好解释一个隐居深山的和尚,怎么会去钻研改良灶台,便只能用这种装逼的词语解释。

“说的好,一法通百法通,果然是高人。”

张超嘿嘿笑笑,挠挠头。

“行咧,回头我就叫上柯五他们几个过来,一起按你的方法改下这个灶,若是到时新灶真有你说的这么灵,那这倒也能成一桩事。”

“老爹,你说灶真好用的话,改一个灶收多少钱合适?”

老爹继续扯面条下锅,笑骂道,“看你倒不像是个和尚反像是个商人子,头脑也太精明了。还收钱,真好用,到时乡里乡亲的愿意改灶,就去帮忙改下。反正冬日里也是闲着没事,帮人改下灶,一天混两顿饭吃就好咧,还收啥钱,都乡里乡亲的,我们不能太钻钱眼里去了。”

张超有些目瞪口呆。

就混一天两顿饭吃?老爹你也太朴实过头了点吧,改灶可不光是干点体力活啊,这里面包含着技术啊。

还是独家技术呢,改好了灶,那可是大大节省柴火和时间的啊。

柴火难道不是钱,时间难道不是钱?

这怎么能叫钻钱眼里去了呢,这是合理的劳动报酬啊。

“老爹,帮村里乡亲改不收钱没关系,但外头人咱也不认识啊,若是他们也想改,咱应当收还是要收的。我也不是好钱,只是想赚点钱把咱们这窖洞修一修,若是能再给你老找个合适的女人做伴,不更好嘛。”

“跟你说这个,你扯那些没用的作甚!”

自给自足的古典农业时代的百姓,就是朴实,没有太精明的利益考虑,不会金钱至上。你不能说他们观念落后,而应当说他们朴实但却更有人情味。

“午后我去趟军府,这次出征的补贴钱粮还没有领咧,正好也要买点鱼肉买点衣服回来。明天办几桌酒席,请乡里乡亲还有村正里正他们一起过来,我们正式的认个父子,也报官府登记手实。”

张老爹是外乡人,这里也没有张氏家族的其它人,本来老爹收张超为子,是要经过宗氏允许的,最后要登记族谱上的。只是因隋末战乱,许多事情都打乱了。老爹一人在这里,不过有些手续还是不能免的。

办几桌酒席,请乡邻来也是一个见证。请官家人来,则是为张超落籍上户口。

这场酒席过后,张超就真正成了张老爹的儿子,成了张家沟一员,也将成为大唐帝国的一名子民。

第五章 回车骑府

不托在锅里翻腾着,老爹往锅里加了点盐,又往里加了点别的。

“那是猪油?”

“羊油。”老爹一面说,一面挑了一小块加入锅中。

羊油自然就是羊的油,相比起猪油,羊油脂肪含量高,而且还会有股羊膻味。味道既不好,而且吃多了还容易肥胖,因此后世吃的人很少,一般也就是在油茶等极少数食品中才会添加。

“怎么不用麻油、茶油或者菜油?”张超问。后世时植物油才是大行其道。

“麻油精贵着咧,达官贵人家才吃的起。”

老爹细说下,张超才算明白,原来虽然植物油从汉代就开始有了,在南北朝时就有麻油、荏油、红蓝花子油等,但植物榨油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因此麻油等植物油价格极高,不是普通人家吃的起的。一般的人家,还是吃牛羊猪等动物油。

人若是饿了,再普通的食物也会成为人间美味。

以前张超也是个吃货,最爱各种美食,南北各式菜系,甚至是各种风味小吃,只要有机会肯定会尝尝。

眼前这碗用小脸盆一样大的木碗盛的不托,实在是简单无比,就是碗面片汤,除了水就是一点粗盐和一点羊油。

可张超挑了一筷子送到嘴里,却觉得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吃,反而感觉还不错。

老爹也盛了一大盆,一锅面便正好没了。

“门口吃。”

老爹捧着面盆走到门口,然后蹲下,大口大口的吃着。张超有样学样,也到门口蹲着吃。门口敞亮,关中人都爱蹲,甚至吃饭也喜欢蹲着吃,有凳子有时也情愿蹲在凳上而不是坐着,就算到了后世,乡下地方还能发现不少关中人保持这个习惯。

关中人喜欢吃面食,这时的人又喜欢把面食称为饼,汤饼蒸饼剪饼等。老爹虽然都五十出头了,可饭量好的惊人,那个面盆张超估计起码能装五斤。

都说常干体力活的人饭量大,当兵的也饭量大。老爹是个老府兵,既是农又是兵,平时吃的粗粮较多,也没有那么多的菜可吃,副食少,兼之关中百姓也习惯一天吃早晚两顿,因此本来每顿饭量就比较大。

张超只吃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感觉自己饱了。

看着剩下的大半碗面片和汤,张超实在吃不下了。

“多吃点咧,下一餐要到晚上咧。”老爹放下碗,他那碗不托已经连面片带汤水全干光了。看着张超剩下的大半碗,说道。

“吃饱咧,吃不下咧。”

“真饱了?还是么菜吃不下?”

“我平时饭量也不大,真吃饱咧。”

张超说完,老爹直接把他的大碗端了过去,然后筷子拔拉着面条呼啦啦的吃起来。看老爹吃面,有时真是一种享受,大半碗面,他呼拉拉的一会功夫就给都拨进了嘴,然后端起大碗,大口大口喝汤,没两下,面片带汤就又都干光了。

老爹一人吃了这么多面,打了个满意的饱隔。

吃过饭,天还早。

老爹拿起一个褡裢挂到肩上,又把墙角的那杆铁枪拿上。

“走咧,去军府领钱粮。”

老爹的那支铁枪,看着就非常威武。

“老爹,我来帮你扛枪。”张超以前也喜欢这些刀枪剑戟,不过现实中没机会接触,只能在游戏里过过瘾。看到老爹这杆长枪,他便想好好见识下。

铁枪入手,原本还想马上耍两个枪花的张超差点没握住。

这枪好沉。

老爹似乎早有预料,一边笑哈哈的看着张超措手不及的样子。

“我这杆枪可不是普通的枪,而是铁枪。枪长一丈四、杆长一丈三,杆粗三寸七分,以硬木制成。枪头是扁棱形,长七寸,枪下系红缨,杆尾有铁鐏,长三寸。”

“这真是硬木制成?怎么这么重?”

张超看着手里的枪,枪杆明明是铁啊。

“这枪重十五斤,比一般的木杆枪确实重上许多,但要是铁杆,可不止十五斤重,四五十斤都有可能,一般人可耍不动。我这枪,是硬木杆上缠的铁丝,这样可以加强枪柄的坚韧度,比一般竹木枪柄要结实得多,又能保持枪柄弹性。”

十五斤,依然让张超十分惊讶。据他所知,一般的白腊杆枪,也就是五斤左右。而这把铁缠枪,却有十五斤,虽不如那些四五十斤的镔铁枪,可也不是一般人能用的了的了,非得是那种膂力过人之人才行。

想不到老爹看着高瘦,却能用这样的铁枪做武器。

老爹望着那支铁枪,眼中带着一丝复杂。

“老爹,这枪肯定来历不凡吧,讲讲吧。”张超捕捉到那目光,忙问。

“走咧,路上说。”

老爹头前开路,张超扛着一丈多长十五斤重的铁枪跟在后面。

“这铁枪,还是当年荣国公赐下的。”

荣国公来护儿,江都人,隋朝名将,东汉名将来歙之后

来护儿是个相当传奇的将军,早年父母双亡,由伯母抚养,成年后单枪匹马闯进仇人的婚宴现场,亲手当众手刃仇敌后扬长而去,后渡江投奔隋军,屡立军功,后来又数征辽东,为海路统帅,一度攻至高句丽都城城下。

后随杨广巡游江都,兵变遇害。

做为隋朝一代名将,来护儿的兵器就是一把铁枪,一把真正的铁枪。

“来公膂力惊人,手持镔铁长枪,重达四十五斤。持铁枪征战多年,难有敌手。”说到来护儿,老爹还充满赞叹。

当年他就是在来护儿麾下效力,多年追随,转战南北。

因为来护儿膂力惊人又擅用铁枪,因此来护儿就在军中挑选那些高大健壮的士兵,充为自己的亲卫部曲,然后都给他们打制了十五斤重的铁缠枪。

“我们只能用十五斤的铁缠枪,但来公帐下却有两人能用三十六斤重的镔铁枪。一个是来公六子来六郎来整,另一个则是山东秦叔宝。”

“秦叔宝?”张超可能不清楚来六郎,但秦叔宝的大名岂会不知。

张老爹还以为张超不知道秦叔宝为何人,笑着向他解释。

“山东秦叔宝是当今名将,前朝时曾追随来公和山东张须陀、裴仁基麾下,后上瓦岗,又投王世充,最终弃王世充投大唐。前年随秦王征刘武周,去年和今年又随秦王征讨王世充和窦建德,现勋加上柱国爵封翼国公,任秦王府右三统军。”

说到秦叔宝,张老爹心中有些感叹。当年秦叔宝投到来护儿手下时,他已经是来护儿的亲卫铁枪队的队正了。说来,秦叔宝还曾是他手下一小兵呢,只是秦叔宝人聪明武艺好,很快就表现出过人之处,得到了来公赏识。

后来秦琼因母丧回乡,来护儿甚至还派他带礼去吊唁。此后秦琼转到了隋末第一猛将张须陀麾下,屡立战功。那以后,老爹与秦琼就没多少联系了。再见秦琼时,是江都兵变宇文化及弑君后,来护儿被杀,他后来跟随宇文化及北返,被瓦岗李密击败后上了瓦岗才再见到了当时已经为瓦岗李密的帐内骠骑将军,而那时,老爹却反而成了一个小伙头。

江都兵变时,老爹本来已经成为了一名步兵校尉。隋制,十人一伙,五十人一队,百人一旅,二百人一团。伙设伙长,队设队正,旅设旅帅,团设校尉。再往上就是鹰击郎将,鹰扬郎将等将军了。

江都兵变,来护儿因忠于杨广而被杀,老爹也差点没命,他的一只左眼正是在那一次瞎的。命大没死的老爹被宇文化及裹挟着北上,但却被降为了大头兵。

等他上了瓦岗,再见秦琼时,秦琼已经是李密的帐内骠骑将军,而老爹这个秦琼早年的上司,却是个瞎了只眼浑身是伤的伙夫。

秦琼把老爹调到了自己的麾下,想让他做自己的麾下校尉。不过被老爹拒绝了,那时的老爹瞎了只眼,身上还有伤,心情低落,连铁枪都耍不起来。他就在秦琼麾下做了个普通的部曲亲卫。

再往后,秦琼等不少瓦岗旧部弃王世充投李唐,老爹也跟着过去了。到了李唐后,老爹本来想要就此解甲归田,不想再征战了。

可天下未定,战乱未平,那时李唐也仅据有关中河东两地。不久,李唐起家之地河东还被刘武周夺取,李唐上下都无比重视,皇帝李渊下令,从整个关中征调老兵和青壮,全力争夺河东。

本已解甲的老爹不得不又扛起了自己的铁枪受召,再次加入军伍,老爹并没有报出秦琼的名字,独眼的老爹因有多年军伍经验,最后成了伙长。

河东征刘武周,中原讨伐王世充、窦建德,转眼又打了三年仗。

张超真的很惊讶,他想不到天下闻名的门神秦叔宝,居然还曾是老爹的手下小兵。

“你要是找秦将军,他肯定会照顾你的吧?”

“叔宝有仁有义,但我这老不死的不想麻烦他。”老爹很平淡的回道。

老爹真是一个传奇的男人,曾为隋朝平定过江南之乱,为大隋三征过高句丽,跟过来护儿,宇文化及,李密,王世充等名将枭雄。

戎马一生,曾经也做过步兵校尉,而现在,却仅仅是大唐关中的一个普通的卫府伙长。看着这个高大销瘦的男子,真想不到他的这一生如此坎坷。

张超他们去的军府,离张家沟很近。

大唐以河东起家,却以关中为本。以府兵为军队基础的大唐卫府军,基本上集中在关中地区。

分关中为十二道,道下设军,军下设府。

大府一千二,中府一千,下府八百人。

不大的关中平原,遍布着数百个军府。

一个灞上白鹿原,就驻着数个府。灞上这片台原是大唐都城长安南面户,尤其是其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使得这片地方在军事上极为重要。灞上东可联潼关,南通蓝田关出武关。

灞上的宁民县内,几乎是一乡一军府。

老爹所在的府,就在离张家沟五里的白鹿乡上。

一个八百人的车骑府,车骑府由车骑将军统领。不过车骑府隶属大唐的十六卫府,车骑府的调遣和征发权在皇帝,没有皇帝和兵部的军令和虎符,调过超过十个府兵出车骑府防区,就算叛乱。

平时,这个八百人的白鹿车骑府,一年得分五批番上入京宿卫,每批一百六十人。卫府剩下的六百四十人,则还要分为四班在车骑府训练镇守,每班也是一百六十人。

遇战事,朝廷征召,各府按命令出兵。由朝廷选派将领统兵,战事毕,将归朝,兵还府。这也是一种兵将分离的制度,卫府的车骑骠骑将军们只管理卫府平时的事务,但不能调兵统兵,各府的士兵受召出战,各地征召的府兵也是要重新编制的。

张超听着,倒觉得这个车骑骠骑府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武装部了,骠骑将军也就是个武装部长,管民兵的,真正打仗轮不到他们,他们也就是负责负责下日常管理和训练了。大唐的府兵,可不就是民兵吗。

宁民县白鹿乡驻扎的这个车骑府,满编八百府兵。府兵基本上都是周边点选的青壮,也有部份是老爹这样的老兵分到这里,然后给他们在周边安家授田。

这样的做法,保证了卫府的低管理成本,以及迅速的征召能力。

大唐如今的行政区划,就是州县制。李唐开国,改隋炀帝的郡县制为州县制。州县就是大唐行政的根本,在县以下,则又还设有乡和里。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整个灞上也就是后世的白鹿原两片塬地,如今为宁民县。宁民县又分为十余乡,张家沟就隶属于白鹿乡张家里。

白鹿车骑府就在白鹿乡所在的白鹿村,这是乡治所在,又有军府驻扎,因此这里便成了附近的中心,还有一个简易的集市。

百米长的街道,两边是民居,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因此土路街道上显得十分的冷清。只有三五家铺子开着门,可却门前冷落。

军营就在街尾,简易的就跟是个乡下小学校似的。

大清早的,也听不到什么操练之声,营门前,黄土垒的营墙跟,两个浑身脏兮兮的汉子正笼着袖子蹲在那晒着早上的太阳,木杆长枪则歪歪的靠在怀里。

看着这两货,张超不由的心里嘀咕,这不会就是将统一中原,且在未来百年纵横天下无敌手的大唐帝国卫府府兵吧?

这,也太搓了点啊。

????

 

未完待续。。。

 

试读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您喜欢,可以自行前往其它网站下载阅读,关注我,不迷路,定时推送,不再书荒,微信搜索公众号“经典完结小说”,欢迎订阅关注哦~


置顶